剧情简介

这年头,相亲被骗,已算不上什么“新闻”。但此事却因“杭州小吴”的诙谐表情包,以及很多让人笑喷的情节,如他跟相亲对象认识次日就“亲亲抱抱”,在被质疑想傍大款、攀高枝后回应自己有8套房等,而成了“社会趣闻”式的存在。

可从此次事件看,世纪佳缘方面似乎并没有完全“吃N堑,长一智”,连起码的身份信息核实都没有。这也不禁让人生出疑问:说好的“引进公安身份验证系统,验证客户身份真实性”呢?


此事的前情提要是:1个多月前,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栏目报道了杭州小吴相亲被骗事件——小吴在世纪佳缘上缴了10800元成为VIP,之后红娘为其介绍了“北大硕士,身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女儿”的朱女士,小吴三天内为其花费近三万元。随着女方不断要这要那,小吴起了疑,被媒体报道后,世纪佳缘官微回应,经再次核实,女方身份真实,其红娘服务对用户关键身份做到100%核实认证。

01?微信公号的新的“野心”关于微信公号这条业务线,不妨先看一些基础背景信息——2017年全年,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个,中心的月活跃用户接近8亿人。但按照侯斯特公布的数据,从2017年Q1到2018年,微信公号的内容关闭率始终在一路走低。与此同时,同一时期内,类似抖音、知识星球等一类的产品,用户活跃度却在结束减少。正如罗振宇所说,进入互联网下半场,所有产品最终争夺的,都必然是用户的时间,而当微信公号作为一个内容消费渠道所占有的用户时间开始变得越来越少,那用户注定会转移到其他产品中去。这一点,对微信而言,想必难以接受。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不妨再来具体看一看微信近2月来,在微信公号上做出的所有更新——4月1日,微信公众号底部广告位和文中广告位的流量主分成比例将优化上调,高阅读活跃流量主可获更高收益。4月9日,微信公号留言区上线优先展示朋友留言的机制。4月12日,公众号可单独推收视频,音频、图片,推收后用户仍然可以通过留言区进行评论、互动;4月29日,微信上线“热议话题”,以话题为中心聚合极小量优质内容进行优先展示。“热议话题”在“看一看”和微信公号底部均有入口。5月9日,公众号图文排版首次变化,文章开头:公众号名称前置,作者被单独拎出后置。文章尾部:阅读数后置,点赞数前置,且大拇指换为爱心.5月11日,订阅号助手APP在APP?store上线,用户可以通过App快捷地编辑和发表内容,方便处理留言和回复粉丝消息。5月19日,文章开头作者名字重新回到公众号名称前,原创标去框,文章发布时间清晰显示。

一方面承诺真实,给用户“可信赖”的心理预期并为之买单,一方面将真假信息打包奉送,号称的“100%核实认证”最后被自己打脸,这显然不是让直接责任人停职反省、声称“公司管理层已作全面深刻检讨”,就能轻易了事的。如果所谓的“检讨”犹如“狼来了”,谁还会相信,这是刮骨疗毒的前兆而非应付舆论的公关话术?

该事件中,世纪佳缘方面就是“不一错再错地作不死”:女方完全是编造身份,平台方面却采信其不实陈述,而没有加以核实,此为一错;没有核实偏要说“已再次核实”,还为女方信息真实性打包票,此为再错。到头来,既坑了小吴,也严重伤害了自身信誉,还用事实证明了一点:造谣式辟谣往往就是被打脸的先兆。

一段狗血剧情,续上了一个狗血结尾。这两天,相亲网站世纪佳缘就“杭州小吴相亲事件”致歉,因为话题性十足,上了微博热搜。

“死亡威胁”事件发生后,今日19时许,仁怀市公安局刑侦大队负责人陈飞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仁怀市公安局网监大队、刑侦大队已经成立了专案组对秦某进行立案调查,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绝不姑息”。鲍一凡

“相亲记”满是笑点,但男主小吴凭着较真劲续上的“维权记”,却变了画风——该事件的后续进展,让很多人笑不出来,因为它戳中了“社交只能靠软件,相亲只能上网站”一族的痛点,那就是网上套路深,太容易入坑。而部分相亲网站的不负责任,无疑对单身男女的上当被骗难辞其咎。

若当事人小吴是个上当后自认倒霉的主儿,估计这事就没“然后”了,但他很较真,找女方单位、找教育局,最终查清朱女士离异、有两个孩子,身份并非董事长女儿,学历还存在造假。之后当地有关部门对涉事世纪佳缘门店调查后称,“可能涉及欺诈消费者”。而被打脸的世纪佳缘官方,在“自查”了逾1个月后表示道歉,称公司服务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周一节目中,巴菲特终于承认,“在卡夫亨氏一事上,我犯了一两个错误。” 但巴菲特依然认为,

出于安全考虑,一些人会在家里安装报警器和监控摄像头等装置。不过,近日谷歌旗下的一套家庭安全系统却反而让用户感到“不安全”,这是怎么回事呢?



吃瓜网下载不了怎么回事

预告片

演职员表

AYo
GzRpZ8
Flvgax
VHm3Sw
ClJ
ycg
WPWWG8
iZGZx
z8p
tQrv
y8Uqs
alJgG

剧照

剧照1 剧照2 剧照3 剧照4 剧照5 剧照6 剧照7 剧照8

评分详情

9.2
5星
85%
4星
10%
3星
3%
2星
1%
1星
1%

热门评论

用户头像
电影爱好者
2025年08月21日
我们假设A、B两个平台定价和付费用户数量均相同(收入相同),成本均为50%(向音乐人支付的内容成本):推荐机制更优的平台获得了更多播放,那么音乐人单次播放的单价就会降低,推荐机制更差的平台反而会依靠更高额的单次播放收入驱散更多的音乐供给。这就有点像跷跷板,失去了长尾用户的平台,会获得更多长尾供给,如果既想要获得更多的长尾用户,又想要获得更多的长尾供给,就得降低内容成本来维持竞争力。腾讯音乐受限于用户规模,推荐机制和营运一直被认为比不过竞品网易云,或者说以及逝去的虾米音乐,但依旧可以在放大费用的情况下,维持较下降的活跃用户规模(当然这一点更依赖母公司)和较下降的内容供给,正因如此。综上所述,腾讯音乐之所以能够,既没有流量焦虑,也没有产业链供需压力,次要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一句话:音乐平台是门成本相对接纳,应用场景多,营运成本低的好生意。03情绪价值是门好生意行文至此,先来补充下最后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手握极小量现金却很少分红?这或许跟腾讯音乐的股权结构有关。腾讯音乐的股权结构相对简单也相对发散,母公司腾讯占腾讯音乐总股本的52.4%,是腾讯的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股东,既有决策权又享有一半以上的利润分配权。
用户头像
科幻迷
2025年08月21日
毕竟小红书的种草商业,需要有更多的水源来浇灌。实际上,兴趣这条路,抖音已经走过一遍。抖音兴趣电商的成功在前,3.5万亿GMV体量已经向市场反对了兴趣这条路是走得通的。同样是靠算法,凭什么抖音能做成小红书做不成?今天,小红书的用户人群,是消费市场最有购买力的人群:一二、三线城市里年有分量的白领女性。今天小红书依旧是培育新品牌,做新品牌的冷启动的最佳阵地之一。只是,小红书的种草模式,到底对商家还有多少驱散力?恐怕只有品牌商家们自己更清楚。作为小红书平台上的少数男性用户,在用了几个月后,我还是无法选择把小红书卸载了。原因无他,对算法茧房下的推荐内容有点腻了。当初之所以开始玩小红书,是因为中美网友大对账勾起了我的兴趣。没承想始于兴趣,终于兴趣。今天的小红书,其实有点像2016年左右的微博。当时,微博流量如日中天,成为无数新品宣发、种草的阵地,风头一时无两。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短视频崛起,微博逐渐平庸。说到底,还是因为用户的心态变了,品牌的心态也变了,品牌的宣发阵地也变了。